邦尼配资
“他就是个傻子!”
2岁儿子南瓜被确诊自闭症时,爸爸一句话,让南瓜妈妈彻底崩溃了。
看着孩子整天撞头、尖叫。妈妈只好却擦干眼泪,辞去工作,开始了不停歇的干预,谁能想到两年后——
南瓜不仅能说会道,还学会了骗人;从见人就躲,到现在主动找小朋友玩;连名校校长看了都说:这孩子完全看不出问题!
当初那个喊着要把孩子送走的爸爸,逢人就炫耀儿子!
南瓜妈妈是怎么做到的?说实话,就是死磕——
确诊自闭症后妈妈面临3个选择
2022年10月18日,对这位南瓜妈妈来说,是个和儿子生日同样难忘的日子。
当天,在长沙儿童医院,2岁的南瓜被诊断出髓鞘发育不良。她并不清楚\"髓鞘\"的具体含义,但猜测这可能是导致孩子行为异常的原因。
南瓜经常出现自伤行为——用力撞门、撞人、在地上狠撞头部。外出对他而言更是困难,一出门就大哭不止,既不看人也不理人,上早教课时能持续哭满40分钟。
针对髓鞘发育不良,医生开具了中药、针灸和头部输液治疗方案。
年幼的南瓜根本无法配合治疗,每次都需要两个成年人按住才能完成针灸。
看着孩子头上扎满针头的模样,母亲内心痛苦不堪,只盼望这样的日子早日结束。
然而经过三个月的治疗,除了增加孩子的痛苦外,未见任何疗效。
两岁的南瓜在医院治疗
在此期间,南瓜妈妈逐渐产生怀疑,认为南瓜可能患有自闭症。2023年春节,她带着孩子前往广州中山三院求诊,最终确诊为低功能自闭症。
在咨询医院专家、与其他家长交流并考察当地干预机构后,她面临着三个选择:
①移民加拿大获取更好的干预资源,但可能面临社交融合困难、出行不便等问题。
比如去超市、游乐场等地都需要开车,而且邻里密度低,很难找到同龄孩子,想找人玩非常困难;
②留在广州接受更成熟的干预体系,但家庭没有长期移居计划,带着孩子东奔西跑难度也很大;
③留在长沙本地,利用熟悉的环境和便利的生活圈,只需要十分钟路程就可以抵达机构、培训班、早教、幼儿园、游乐场等,环境熟悉,但很难匹配上好的干预师。
考虑到长期干预的可持续性,她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就近选择早教和干预机构,节省通勤时间用于居家干预。
为此她辞去工作,由丈夫承担干预费用,南瓜的初期干预模式就此确立。
爸爸说他就是个傻子
南瓜妈妈坚信自己一定能把南瓜干预好,但南瓜爸爸却始终充满绝望。
他认定儿子这辈子都会是个“傻子”,永远无法学会生活自理,甚至开始盘算将来要用养老金来供养儿子、照顾他一辈子。
每次看到南瓜邦尼配资,他都会对妻子说:“他确实比别人蠢。”这样的话让妈妈愤怒不已——在她看来,即便南瓜真的智力低下,作为亲生父亲也不该这样评价孩子。
她常常亲吻南瓜的额头,温柔地告诉他:“妈妈很爱很爱你,无论怎样都很爱你,你是妈妈眼里最美的宝贝。”
南瓜爸爸并非不负责任,而是被一种无能为力的愤怒所笼罩。
确诊后的一个月里,他夜不能寐,甚至因压力过大出现了一块斑秃。
在此之前,他事业顺遂、自我感觉良好,一直以为自己这样优秀的人,必然会有一个聪明的儿子。然而,南瓜的“问题”让他觉得人生彻底崩塌。
南瓜给爸爸做的生日贺卡
在情绪失控时,他甚至对妻子说过,要把南瓜送去福利院,并扬言“不要他们了”。
这样的话深深刺痛了妈妈,但她也觉得丈夫可悲——一个原本强大的男人,竟在儿子的自闭症面前如此脆弱。
有一次在外地旅游时,南瓜抓伤了另一个孩子的脸。
以往都是妈妈出面处理,但那次她希望丈夫也能参与干预,便让他去解决。
然而,想到可能要被其他家长指责,他无法接受,直接拒绝了这个请求。
这成了压垮南瓜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积压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她当场放声大哭。
由于南瓜过去犯过太多错,无数次赔礼道歉的经历已经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加上当时身处陌生环境,她甚至不敢想象对方家长是否会接受道歉,内心充满恐惧。幸好,对方见她情绪崩溃,最终没有追究。
有时候,南瓜妈妈会想,虽然丈夫无法处理南瓜的问题,但他承担了相应的经济支持,这或许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南瓜并不懂得这些复杂的情感区别,他依然爱爸爸,并且觉得爸爸也很爱他。
随着南瓜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爸爸对他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甚至开始对他流露出些许欣赏。
一年365天无休密集干预
相比爸爸的消极态度,南瓜妈妈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孩子。她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始终无条件支持她的决定,这给了她面对困境的底气。当遭遇儿子确诊自闭症的重大挫折时,她并未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执行着自己的干预计划。
在干预初期,她独自驾车带南瓜往返机构。由于南瓜走路极其缓慢,光是走到停车场就要花费很长时间。
有时还会突然大哭大闹,甚至抓扯她的头发。为了确保准时到达,她不得不提前一小时出发,以应对这些突发状况。
她坚持带南瓜去游乐场玩耍、陪他阅读,反复教导他配对、指认、模仿、运动、超市购物等技能。
无论南瓜能否掌握,她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学。
对于融合教育,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即便南瓜只是安静地观察他人而不参与互动,在她看来也是一种融合。
她带南瓜观察别人抓娃娃、打羽毛球,在商场看店员制作奶茶和冰淇淋,回家后南瓜会模仿这些场景玩耍。
虽然他的认知方式与众不同,但确实在用自己的方式观察世界。
南瓜在书店
每一项技能的习得过程都异常缓慢,进度甚至不如乌龟蜗牛,但她始终保持着耐心与坚持。
在生育南瓜前,她曾是一名教师并创办过培训机构,成功培养出许多名校学生,也帮助过厌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这些经历让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子的潜能。
第一年的干预堪称高强度,365天从未间断。
密集的干预让她体重骤减十几斤,但收获是显著的:原本不会说话的南瓜逐渐能用语言表达需求。
随着进步,她的期望值也在提升,开始规划让儿子掌握谋生技能、考取大学等更长远的目标。
在原有机构干预和家庭训练的基础上,她逐步加入了兴趣班、幼儿园和专业督导等更多元的干预方式。
23个月后妈妈重回职场
南瓜妈妈曾担任过12年培训机构校长,招聘过数百名教师的经历,她能够精准识别出那些有能力、有热情并能帮助南瓜进步的老师。
她的职业背景为南瓜的干预提供了很大便利,让她更容易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路径。
尽管知道狭窄兴趣是自闭症的特征之一,她仍希望儿子能多才多艺。
她热衷于考察各类培训班,看到特长班就想给南瓜报名,即使需要强按着孩子也要坚持上完课程。
几年来,南瓜陆续参加过拼搭、美术、口才、彩泥等兴趣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她深知教导像南瓜这样的孩子会给老师带来巨大压力——他不听指令、不配合,还可能攻击其他孩子。
因此只要允许家长陪读的课程,她都全程参与,帮助南瓜坚持了下来。
当其他家长还在抱怨孩子缺乏技能和爱好时,南瓜已经爱上了乐高积木。虽然她自己原本对乐高毫无兴趣,也不擅长看图纸,但仍强迫自己保持耐心,陪伴南瓜一起拼搭。
经过近700天的坚持,现在南瓜看到新买的供台拼装模型时,会主动拿出图纸要求一起完成。
南瓜的彩泥作品
每当南瓜取得微小进步,她都会咨询专业人士寻求下一步建议。她的BCBA督导看到南瓜能玩办公室所有玩具时,称赞她教导有方。
来自香港大学和哈佛大学的ABA干预老师不仅表扬她把南瓜干预得很聪明,还将训练视频发给自己的导师,连教授都认为这个孩子的干预效果显著,具备融入社会的潜力。
目前她正在考虑移民加拿大,为南瓜上小学做准备。多伦多St.Andrew小学校长Linda Taylor通过视频评估后表示,没想到南瓜的自闭症干预得如此成功,完全具备入学条件。
现在南瓜甚至发展出了说谎、思念等高级行为和情绪。虽然知道说谎不对,但她仍为此感到欣喜。
曾经在幼儿园被孤立的孩子,如今重新入园后能够独立融入集体,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她对南瓜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他能考上大学,甚至将多伦多大学设为梦想院校。
经过23个月的全情投入,南瓜妈妈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转变。
干预初期她常常蓬头垢面,背着大包小包追着南瓜跑;现在她能牵着儿子的手从容交流,重新穿上喜欢的裙子返回职场。
这两年虽然艰辛,但也让她获得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仿佛给自己上了一所特殊的学校。
整理 |DeepSeek
编辑 | Zoey_hmm
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