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我来到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的张一悟纪念馆。站在馆前,门楣上“张一悟纪念馆”五个烫金大字在灰色墙壁衬托下沉着闪耀,宛如历史本身郑重地宣告其名。整个建筑在蓝天下沉默如碑,屋顶红旗猎猎国尚策略,似烈士未曾冷却的脉搏——肃穆刹那间攫住了我,引我步入那段血色浇灌的岁月。
入内静观,迎面是由数人组成的浮雕群像如星火凝聚成塔。有身着古风长衫,亦有身着戎装挺立。那集体眺望之姿,凝重而磅礴,分明是以磐石之态,凿穿了时光隧道的幽暗。这肃穆群雕,正是陇原革命先驱们第一次在历史幕布上投下的鲜明印记,昭示着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随着讲解员向展厅内部缓行,泛黄的一幅幅老照片,记录了张一悟同志件件革命事迹;还有一份份珍贵的信件,均展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厅中一块醒目的展板吸引着我,在它面前站了许久。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失败,七十二人壮烈牺牲,张一悟得知后十分痛惜和悲愤,即被烈士的壮举所鼓舞,也为其中无陇籍一人感到遗憾。此痛此憾,是何等真切的时代焦灼!这为陇原的革命火种埋下伏笔。当兰州的《陇右报》《秦陇报》刊登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消息,那压抑的憾恨终于化为一道闪电,撕裂了少年心头的黑夜,一个懵懂书生从此踏上为脚下土地“开天辟地”的征途。
展开剩余46%步入终章,场景豁然。黑色石台之上,一盏老油灯的微光轻抚泛黄纸页与旧式眼镜。灯影摇曳,悄然传递着一份亘古的守候。正后方的展板铭文无声诉说:“张一悟的一生是甘肃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理想摆脱苦难的历史缩影。他的精神世世代代永放光芒。” 它不仅照醒了在革命漩涡中迷茫的陇原大地,更如同一枚永恒的思想徽章,在时代的旗帜上永不褪色。
告别之际,“陇原火种”四个大字在我心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谁说这是已沉沦的历史,石台上那盏永不熄灭的油灯可为明证。这是对信仰不息的最真确认,它如一面镜,照见先辈们是怎样热血开路;亦如一口钟,警醒后人需以奋进承接其心。
在民族前行的风雨中,在征途崎岖的关口处,唯有汲取像张一悟这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先驱之光,我们方能在新时代发展的航线上永不偏离。愿这陇原火种,点燃当代青年的心,历史才不会中断。
走出场馆国尚策略,只觉这火种已在心中扎根,用不息的光热,继续照彻我脚下前进的路。
发布于:甘肃省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